一、祭祀礼仪
中国素有“礼仪之邦”之称,“礼”在传统的社交场合无时无处不在,出行有礼,坐卧有礼,宴饮有礼,婚丧有礼,寿诞有礼,祭祀有礼,征战有礼、宗教有礼等。
1、道教礼仪:常见有拱手礼、稽首礼、叩拜礼。
2、佛教礼仪:亦称“合掌”,其形状是两手当胸、十指相合。合十为礼,以示敬意。还有顶礼向佛、菩萨或上座行此礼。
3、祭祀礼仪:主要分祭拜祖先、祭拜各种鬼神(分为天神、地祇、人鬼)。
(1)鬼神祭祀礼仪
在明代的明制,凡社稷、风云雷雨山川城隍、岳镇海渎、帝王陵庙,皆同释奠礼,州县皆然,则凡祭祀先贤、先烈,皆应仿此。敬天法祖的礼仪,祭祀主要有迎神、奠玉帛、进俎、初献、亚献、终献、撤馔、送神、望燎等仪程。每进行一项仪程,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、各配位、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,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、叩头200多下,历时约两小时。
(2)祖先祭献礼仪
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,中国有四大祭祖节。主要有上香、读祝文、奉献饭羹、奉茶、献帛、献酒、献馔盒、献胙肉、献嘏辞(福辞)、焚祝文、辞神叩拜等仪式。
二、叩拜
1、叩拜礼:分为一叩、三叩、九叩三种。道教至高叩拜礼仪,一礼三叩最为常见,九叩为最隆重的礼仪。叩拜也是古代一种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的礼仪。
2、拱手礼:又称抱拳礼,常用于同辈之间的礼仪。右手握拳,左手抱右手(左手象征善,右手象征恶,意为扬善抑恶)。两手环抱,举到胸前,立而不俯。同辈相见时行此礼,以示恭敬。
3、作揖礼:手势与拱手礼相同,双手自腹部合抱,缓慢举至鼻子位置,然后躬身行礼。双手自然降至腹部,再起身。躬身时避免臀部突出,保持优雅。多用于会见长者。
4、叩拜的含义
1)拜: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。在古代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礼仪。双手合十放在胸前,头向两手低低地弯下去,然后用膝盖慢慢地触地,上身匍匐在地的动作叫“拜”。
2)叩:动作是拜的动作保持,将头部触及地面三次。
3)九拜:一曰稽首,二曰顿首,三曰空首,四曰振动,五曰吉拜,六曰凶拜,七曰奇拜,八曰褒拜,九曰肃拜。
4)“三叩九拜”与“三拜九叩”是两种不同的形式,在传统礼仪中,各自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行礼方式。
(1)三叩九拜:双手合十躬身三拜,之后下跪叩一次头,起身再拜再叩,重复三次,总共口头三次,拜九次。通常用于对天地神明的祭拜,表达对神明的敬畏和祈求。
(2)三拜九叩:进行三次下跪,每次下跪之后叩三次头,总共叩头九次,故名“三拜九叩”。在古代是封建社会觐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,表示对帝王或祖先的极度尊敬和虔诚。
(3)道教三拜:象征人三宝精气神,道三宝道经师,天三宝日月星,象征三才。九叩象征,纯阳之数。
(4)佛教三拜:表示身、口、意三业归敬。
三、祭祀禁忌
1、供品禁忌
不要摆放四样、七样、九样等。但中国传统文化不摆鲜花。
2、衣着禁忌
穿着要庄重得体,保持肃静,心存敬畏之心。忌穿大红大紫的服饰、短裤、裙子等;宜穿黑色、灰色、白色衣服。
3、祭祀用语
默念三章,三拜之礼,祭祀用语:皇天后土,列祖列宗在上,今逢清明节,思祖宗之恩德。我是您的儿子某某,子孙后辈诚心相邀,恭请列祖列宗前来享祭,恭请爸爸妈妈(爷爷奶奶)前来享祭,往昔承蒙荫庇,家族昌盛,人丁兴旺。薄酒佳肴,望你归来;共叙亲情,赐福后人;佑我家族,四季平安;诸事顺遂,福运延绵。